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(MCM/ICM)

分类:MCM 时间:2024-06-11 15:08:12

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(MCM/ICM)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,已经成为有名的国际大学生大赛之一,影响非常广泛。赛题内容涉及经济、管理、环境、资源、生态、医学、安全、等众多领域。赛事要求1-3人为一组,在四天时间内,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、求解、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,体现了参赛选手研究问题、解决方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。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目前分为两种类型,MCM和ICM,每类包括三道题,MCM涉及连续型、离散型与大数据,ICM涉及运筹学/网络科学、环境科学与政策。两种类型赛事采用统一标准进行,竞赛题目出来之后,参数队伍通过美赛官网进行选题。

MCM/ICM 是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和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 的缩写,即“数学建模大赛”和“交叉学科建模大赛”。MCM 始于 1985 年,ICM 始于 2000 年,由 COMAP(the 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,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)主办,得到了SIAM,NSA,INFORMS 等多个组织的赞助。MCM/ICM 着重强调研究问题、解决方案的原创性、团队合作、交流以及结果的合理性。

每年,来自美国、中国、加拿大、芬兰、英国、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队伍参加,其中包括来自哈佛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、牛津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等国际高校学生参与此项赛事角逐。

含金量

有名的国际大学生赛事之一,影响非常广泛

在MCM/ICM获得奖项将对学校申请起到很大的加分作用

参赛过程可以开拓你的视野,丰富你的经历,接触更丰富的资源,更大平台,和在学校无法接触到的业界前沿知识

优秀论文将在数学杂志上发表

奖项设置

Successful Participant
成功参与奖
回答了大赛题目所要求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答
Honorable Mention
二等奖
在符合所有大赛要求的前提下,包含建模和问题
解决的全部要素,论文实际超过了平均水平
Meritorious
一等奖
在符合所有大赛要求的前提下,在建模和问题解
决的诸多方面都表现突出,且给出了一定水平的
答案。同时,在所有参赛论文中属于相对较好的
文章
Finalist
特技提名论文
在符合所有大赛要求的前提下,在所有参赛论文
中属于比较优秀的论文,可以进入到最后一轮评
Outstanding Winner
特等奖
在符合所有大赛要求的前提下,属于全部参赛论
文中最夺目的论文,高水准的完成了竞赛题目并
给予了有特色的答案;这些论文很可能最终会被
作为优秀学生作品出版

适合学生

在校的高中生和本科生均可参加比赛。
以1-3人的团队形式参赛,且队员必须来自同一所学校。
参赛学生所在学校的任意教师职工均可成为团队教练,且每个教练可以带多个团队。
需要在官网进行线上注册及报名,注册完成后需要立即保存好团队控制号和收据凭证。

参赛形式

参赛形式为学生1-3人组成一队,在四天(96 小时)内任选一题,完成数学建模的全过程,并就问题的重述、简化和假设及其合理性的论述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(及软件)、检验和改进、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可能的应用范围与自我评价等内容写出论文。每道题各侧重不同的方向,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一题作答并提交答案。

参赛题型

MCM Problem A
continuous 连续型
MCM Problem B
discrete 离散型
MCM Problem C
data insights 数据分析
ICM Problem D
operations research/network science 运
筹学/网络科学
ICM Problem E
environmental science 环境科学
ICM Problem F
policy 政策研究

参赛时间
竞赛通常在美国东部时间每年 2 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晚上 8 点开始,即北京时间每年 2 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上午 9 点。近几年的竞赛均历时96 小时。

赛事规则
1、大赛每年发布 6 道赛题,参赛小组自由选取其中的一道赛题进行求解并完成解答论文。选择 A 题,B 题,C 题将会被自动认为参加MCM 竞赛,选择 D 题,E 题,F 题则会被自动认为参加 ICM 竞赛。

2、比赛时,每个团队最多可有三名(或更少)本科生在同一所学校/机构中全日制或非全日制注册。小组可以由一个,两个或三个学生组成,每个学生只能加入一个小组。

3、小组成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、专长、对赛题涉及的问题、可能涉及的模型及求解方法等的熟悉程度,经过协商后选择赛题。

4、大赛鼓励参赛学生在竞赛期间参考图书资料,使用互联网资源、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程序。但在解答论文中必须注明资料的出处,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。

评审规则

组委会审评时均为盲评,组委会由一个主审和若干评委组成,每篇论文将由组委会内的评委层层筛选,由于题目并无固定标准答案,因此评委更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及建模过程,以及论文的逻辑和结构等,评委大致的评审标准如下:

简洁、有条理
重点语句应陈述主要观点和结果
酌情对问题进行阐明
清晰地阐述所有变量和假设
对问题进行分析,包括所使用模型的动机或理由
模型的设计
如何测试模型,包括误差分析和稳定性(条件、灵敏度等)
模型或方法中任何明显的优点或缺点

更多竞赛信息了解,欢迎电话咨询【400 102 1394】

站内搜索
热门课程

翰衡竞赛资料库

国际竞赛类资料

热门竞赛咨询